
这两人都具备大将资历,山东共事时发生激烈冲突,都逝于授衔前
在抗日战争中,我党迎来了大发展,很多英勇的战士秘密进入敌占区建立根据地,即便环境再危险,他们也成功壮大了我党的力量,从而让党组织不再面临被彻底消灭的危机。
当时山东这边干得挺出色,1945年8月,罗荣桓对山东军区来了一次大调整,凑出了八个超级主力师。后来这些师里有的去了东北,有的留在了华东,后来就变成了解放战争时期那七大王牌军。
这成绩,离不开我们的能干的领导层和齐心协力的指挥团队。
但是,山东起初可不是这么顺利的,因为“山头”太多,工作推进得挺慢的,毛主席好几次调解都没能解决问题,甚至有两员大将级干部还发生了很激烈的争执。
那山东最后是怎么扭转局面的?还有,那两个人之间的争执又是怎么解决的?
一、复杂的山东
抗战时期,我党建立的根据地大多是由中央派出一支队伍去开疆拓土,之后这些地区的各项事务也主要由这支队伍来负责。
然而,在八路军115师抵达山东之前,当地就已经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,这支部队是山东省委黎玉等人发动多次抗日起义后整合而成的,并没有依靠中央的军事支持。
所以,本地那帮人自然而然地抱成了一团,就像一个山头一样。
1938年4月,黎玉回到延安汇报时说,现在山东的抗日游击队已经发展到25个团,加上2万多正规军,还有1万多民兵支援。
这成绩全是靠独立自主,看来那边的群众基础真不错,毛主席听了特别高兴,于是决定派115师过去帮忙,把局面打开。
同年11月,115师在陈光师长和罗荣桓政委的率领下,陆陆续续前往山东地区。进入12月,山东的抗日游击队正式改编成了山东纵队,新来的张经武成了总指挥,黎玉则担任了政委。
1939年3月,陈光和罗帅带领部队抵达山东,那时候115师在山东的人数有八千多,可山东纵队的人数已经膨胀到了四万以上。
这两支部队都直接听命于中央,要想一起打仗合作得好,关键是要弄清楚谁来统一指挥。
要是在其他地方,我们一般都会让中央的主力部队当头,可山东这边,本地武装的势力比115师还强,感觉就像是树干短了树枝却很长,不管怎么安排都挺棘手的。
为了让山东地区团结一心,中央特意组建了八路军第一纵队,徐向前被任命为司令员,朱瑞则担任政治委员。
刚到那会儿,山东纵队的指挥中心就跟着来了,可115师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,跟他们合得不太顺。陈士榘师长在回忆录里提过这事。
“115师来了后把热闹的县城占了,让山东那边的武装队伍心里有点别扭,他们觉得那片地方是自己辛苦打下来的,现在却被别人白白占了便宜。”
有些115师的战士觉得自己是部队的主力,应该得到地方部队的支持,领头作用理应由他们来担当。这导致两支部队之间出现了一些小矛盾。
不光是军队,山东地区还设有两个权力差不多的机构,分别是山东军政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。
朱瑞既是山东军政委员会的书记,又是中央山东分局的委员,郭洪涛反过来也是一样,两人都在对方机构里任职,导致当时山东的军事和行政两条线都挺混乱的。
有了徐向前这样的大人物在,他威望高、打仗厉害,所以大家都很信服他,连国民党都把山东的八路军称作“徐向前部”。
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,1940年6月1日,徐向前、朱瑞和黎玉三人一起给中央发了一封电报,提议把115师并入八路军第一纵队,并让徐向前担任师长,陈光当副师长,罗荣桓当政委。
不久后,徐帅被派去延安准备七大会议,就算七大最终推迟了,他也再没机会回到山东了。
二、频繁的争吵
徐帅离开后,八路军第一纵队名存实亡,山东又陷入了混乱。朱瑞现在成了山东的顶头上司,山东分局和军政委员会的书记都是他,可他对115师并不感冒。
在1940年9月的那次桃峪高干会议上,朱瑞直言不讳地指出115师的表现:打战和建根据地都不太行,除了卫生工作有进步,其他方面几乎没啥提升,感觉得有人拉一把、推一把才能前进。
这番尖酸刻薄的话让罗帅和陈光脸上挂不住,罗帅虽然脸都气红了,还是强忍着没说话,可陈光却按捺不住,立刻站起身反驳,指责朱瑞是在有意贬低115师。
要不是旁边有人拉住,陈光可能早就冲上去和朱瑞单独吵起来了。之前,这两个火爆脾气的人已经吵过好几次了,每次都是罗帅在中间调解。
这次朱瑞的话实在让人心里不舒服,罗帅也因此动了心,没过多久他就给中央打了个电话,说自己带的115师已经不行了,严重到极点,想要回延安深造或者被调到其他战区去。
毛主席一看到电报就明白形势不妙,赶紧回电安慰罗帅,告诉他115师的行动方向是对的,让他放心继续工作。
主席对山东的领导团队做了些变动,朱瑞现在负责党的组织工作,而山东纵队的军事指挥则交给了罗荣桓,一一五师来统一指挥。
可这种双头领导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特别是1941年底日本鬼子派大军加大“扫荡”力度后,山东根据地的局面变得十分危急,迫切需要实行统一领导。
1942年,刘少奇被派往山东考察,刚到那里不久,就目睹了一场激烈的争论。
在去年那场第三次甲子山讨伐叛军的战役里,陈光负责统率多个部队攻打孙焕彩的叛军。开头战况挺顺,可孙焕彩把人马往刘家东山那边一缩,靠那些硬邦邦的工事死守,结果我们教5旅13团的主攻部队损失可大了。
朱瑞看到这情况,就建议先撤退,等找对时机再动手。可陈光那时头脑发热,死活不答应撤退,俩人当场就在会议室里吵了起来,拍桌子大声对吼。
罗帅只好暂时开会休息,双方都进行了沟通。最终罗帅下令,只围不攻,等到敌人坚持不住想突围时,再用炮火轰击。这招还真管用。
这次战场吵架,让中央意识到各有各的想法、不服彼此领导造成的危害太大,不如就由一个人独立负责。罗帅凭借此战表现出的军事才能,也让毛主席等人放心。
所以,朱瑞和陈光这两位大将级别的干部后来都被调回了延安。而在山东,罗帅则接过了115师的司令员和政委,还有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以及山东分局书记的重任,这样一来,山东地区的领导权就集中到了他一个人手中。
团结一心让山东发展迅猛,成了我党根据地里的明星。毛主席曾赞扬说:“就靠了罗荣桓,山东局面打开了,全国也跟着活了。”
三、两人的结局
朱瑞和陈光被派回延安,两人的心情却大相径庭。朱瑞在受到教育和开导后,没抱怨没懊恼,迅速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。
他早年去苏联克拉辛炮兵学校深造,后来在延安静心思考,找到了自己的目标,此后他还做过炮兵学校的校长和东北军区的炮兵司令。
唉,在打义县的辽沈战役里,朱瑞为了弄明白那美国榴弹炮有多厉害,战斗还没结束就冒然出了指挥所,结果不幸踩到了地雷,英勇牺牲了。
他那实力明明可以当上大将或者成为某个兵种的大头目,可就是不行啊....
陈光这人不太低调,在延安时,因为自己候补委员的身份被取消,就去找毛主席理论了一番。
主席没对他发火,还是让他继续领军,可人的性格就是如此,陈光在东北和林总吵了起来,到广东后又跟叶帅闹了矛盾。
陈光最后选择了用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,他曾是红一军团的代理军团长和八路军115师的代理师长,中央甚至有意把他培养成林总的接班人。
可惜他这大将的资历,毁在自己的性格上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实盘配资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