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老话说“命意源头在腰隙”,可这“腰隙”到底是啥?是不是在后腰摸那个硬疙瘩?还是指小腹丹田?为啥很多人练了多年,劲还是散的,手酸腿沉,发不出力? 答案很简单:你还没找到身体里那个真正的“发力开关”。 这个开关,既不是命门穴,也不是丹田,而是腰和胯连接的那个“缝隙”——就像老式木匠做的榫卯家具,腰椎这根“榫头”插进骨盆那个“卯眼”里的结合处。这儿才是劲力的源头,发动机的点火器! 一、为啥你练的太极是“假把式”? 很多人练拳,最容易犯三个错误: 1.用腿硬劈叉:以为开裆就是两腿叉得越开越好,结果胯根锁死,劲全憋在大腿上。 2.用胳膊耍劲:手动身不动,全身力气都甩在胳膊上,打完拳手酸肩硬。 3.用腰硬扭:扭来扭去好像很用力,实则腰是僵的,劲根本传不上去。 这都是因为腰、胯、裆分家了。腰是方向盘,胯是发动机,裆是底盘。方向盘乱转,发动机不响,底盘不稳,车肯定跑偏! 二、一招摸到“腰隙”,找到你的劲源 第一步:站个“明白桩” 两脚打开与肩同宽,微微下蹲,别太低!关键:用手摸住你骨盆两侧最突出的骨头(胯骨),然后微微向后坐,感觉腰椎和骨盆连接处有一道“缝隙”在微微张开。这个地方,就是“腰隙”! 第二步:“慢盘”开胯,不用劈叉! 练拳时,别追求快,要追求“透”。 每次转身,用胯根做轴,感觉腰隙那里先微微一动,再带动全身转。 想象两腿之间夹着一个大气球,裆部是“圆”的,不是“尖”的。宗师说:“裆开不在大小,即一丝之微亦算得开。”意思是,裆下有圆撑之意,就算开裆! 重点:用骨头劲,不用肌肉力!动作慢下来,仔细体会劲从腰隙发出,顺着脊梁骨,传到手臂的感觉。 第三步:推手试劲,化劲如流水 和别人推手时,对方推你,别硬顶! 腰隙先微微一松,让对方劲力落空。 胯根轻轻一转,像拨算盘珠一样,把对方的力引到身侧。 你会发现,你没用力,对方却站不稳了。这就是“四两拨千斤”,劲都从腰隙那点巧劲来的。 三、每天五分钟,练出“整劲” 1.晃胯练习:站立,双手叉腰,只让胯骨左右画小圈,腰以上尽量不动。感受腰隙的松动感。 2.慢速云手:做云手时,注意力完全放在胯根的转动上,手臂像柳枝一样被腰胯带起来,自己不用力。 3.走路练胯:平时走路,有意用胯带动大腿,感觉每一步都是“胯”在走路,而不是脚在拖地。 太极劲,不是“练”出来的,是“松”出来的。一松一紧,全在腰隙那一道缝。骨头节节贯串,劲力自然通达。千万别死磕力气,那等于把发动机焊死,永远打不着火! 总结: 太极练的是“巧劲”,是身体结构的智慧。“命意源头在腰隙”,说白了就是:找准腰胯结合处,用微小的转动带动全身,发出整劲!别再迷信玄学,也别再盲目苦练。从今天起,用手摸着你那“腰隙”,慢练、细品,不出三个月,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“劲如潮涌”,轻松不发愁! 练拳如有神助,全在胯根一转间!觉得有用,现在就站起来试试感觉!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练拳心得!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实盘配资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