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周
摘要:最近少林寺前方丈释永信被查,成了最火的热点,少林寺也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。今天就来介绍一下,这座禅宗祖庭,武学圣地,千年古刹的少林寺。
最近少林寺前方丈释永信被查,成了最火的热点,少林寺也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。今天就来介绍一下,这座禅宗祖庭,武学圣地,千年古刹的少林寺。
说到少林寺,人们首先会想到嵩山少林寺,但实际上,国内很多地方也都有少林寺,除了嵩山少林寺,还有天津蓟县北少林寺、河北保定满城北少林寺、福建莆田南少林寺、福建泉州南少林寺、福建福清南少林寺,云南昆明官渡少林寺、重庆四面山少林寺,以及台湾省彰化卦山少林寺,另外还有泰山少林寺、五台山少林寺、衡山少林寺、雁荡山少林寺、武当少林寺、峨眉山少林寺,粗略算来就有十多处少林寺。
在这些少林寺中,知名度最高,历史最悠久的,自然就是河南嵩山少林寺了。
展开剩余80%说起嵩山少林寺,是和两位印度高僧密不可分。
跋陀和达摩是公元五世纪前后印度著名的高僧,他们俩同门师兄弟。有一次问师父,佛教的未来在哪里?师父回答在震旦。“震旦”是古印度对中国的叫法,于是两人就跋涉万里,先后来到中国。
跋陀到了中国北方,当时北魏孝文帝对这位远道而来的高僧十分敬仰,决定在洛阳为跋陀建造一座寺庙,但跋陀更喜欢雄壮巍峨的嵩山,于是北魏太和十九年(公元495年)——距今已经1530年,孝文帝下令在嵩山少室山密林之中敕建寺院,因为这座寺庙地处“少室山林”而得名“少林寺”。跋陀也就成了少林寺的第一任方丈。
达摩和跋陀来中国的路线不同,他先到了南方,但是和南梁武帝话不投机,所以离开南梁,一苇渡江,于北魏孝昌三年(公元527年)来到少林寺。随后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,潜心修行,创立了东土禅宗,由此达摩被尊为达摩祖师,而少林寺也就成了禅宗祖庭。
南北朝时期,佛教兴盛,少林寺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。但是,好景不长,北周建德三年(公元574年),北周武帝发起“灭佛”运动,少林寺遭受严重毁坏。直到北周大象二年(公元580年),才得以恢复,但却改名陟岵寺。
隋文帝时期推崇佛教,不但恢复了少林寺之名,还赏赐了百顷良田和大量金钱,使少林寺获得第二次大发展,成为中原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寺院。
隋末唐初,在战乱中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——这正是1982年影片《少林寺》的原型故事,由此迎来了少林寺历史上的高光时刻。李世民登基后,对少林寺大加封赏,赐田千顷、水碾一具,并允许少林寺拥有僧兵。从此,少林寺声名远扬,不但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名刹”,而且在武学方面也成为武林泰斗。
宋元时期,少林的武学体系逐渐成熟。明朝年间,少林寺更是达到鼎盛,僧众超过千人,今天少林寺还留有明朝万历年间僧众煮饭的一口大锅,重达一千三百斤,这一锅饭足够数百人吃。可见当时的盛况。
此时的少林寺,禅武双修,无论是在佛教还是在武学上,都是地位尊崇。“天下武术出少林,少林武术甲天下”的说法也广为人知。
但到了清朝,由于对少林寺采取禁武政策,使得少林寺逐渐衰落。北洋时期军阀混战战乱频繁,尤其是1928年,军阀石友三纵兵火烧少林寺,法堂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等重要建筑都被焚毁,大量珍贵文物及藏经化为灰烬,少林寺进一步衰败。
建国后,尤其是经过十年浩劫,少林寺十分破败。1981年释永信来到少林寺时,全寺只有八九名僧人,庙宇殿堂也是残破不堪。
转机就在于1982年的电影《少林寺》,当年这部影片大火,在平均票价0.1元的情况,创造了1.6亿元的票房奇迹,这个票房如果按照今天的票价,至少是100亿以上。由此,少林寺名声大噪。加上1980年代武侠小说盛行,无论是在金庸笔下,还是在梁羽生、古龙的小说里,少林寺都是武林至尊。这就更使得少林寺闻名天下。
1980年代,政府拨款对少林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复,使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风貌。加上释永信在1999年担任方丈后,大力推动商业化,使得少林寺在经济上得到了巨大发展,到今天已经成为总资产上百亿,经营范围涵盖文旅、餐饮、服饰、旅游、房地产等领域,俨然已经是个经济规模庞大的商业帝国。
但是寺庙的商业化,必然使信仰沾染上了资本的铜臭,原本应该“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”一心清修的僧人,竟然在商场上争财逐利,这显然是和佛教的教义背道而驰,出现释永信这样的佛门败类,也就是一点不奇怪了。正所谓因果报应,当他注册第一家公司的时候,就已经注定了今天的下场。
少林寺这座历经一千五百年的天下名刹,在经过了这场风波后,依然还能恢弘庄严。
(本文图片来自网络)
老周,本名周明,曾用网名光亭,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,曾多次在凤凰卫视、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。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,可在微店“知兵堂书店”、某宝网店“知兵堂书店”上咨询购买。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“老周军事”,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,敬请支持。
发布于:上海市实盘配资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