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气派功 道一生内气·内力三丹田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中医理论常被认为深奥难懂,特别是关于气化部分,如真气的产生、经气的运行(经络)、五脏六腑的功能联系(五行学说),以及体内如三焦、命门、丹田等部位的问题,都存在争议。尽管《内经》和《难经》有详细解释,但有些问题尚未得到科学证明。祖国医学非一人一时所著,有的部位甚至有两个名称,这给后学者带来了迷惑,也为理论研究增添了障碍。通过真气运行法的修炼,可以清晰地看到,当真气集中或通过体内某部位时,该部位会发生生理上的改变,这对理解《内经》和《难经》是很有帮助的。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说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”从这段话可以看出,古人非常肯定地指出了真气运行的方法和真气的作用。但更具体的做法,《内经》中并未详细记载。后人在这一方面下了不少功夫,但多未从医学观点出发,且方法不一,令人无所适从。没有科学的实践方法,就谈不上理论的成就。因此,要想真正了解祖国医学理论的真谛,就必须实践真气运行法。若能依法进行,其实是非常容易的。
【预备式】
初学真气运行法,要有正确的姿势,这个姿势应有利于真气运行。尽管在思想方法上破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清规戒律,但仍需有一定的姿势和方法作为初学者的规范。
练习真气运行法有行、立、坐、卧四种形式,其中以坐式为主,其他姿势为辅。为了方便且更有效地促使真气运行不断进步,除坐式外,还可随时随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。
1.坐式:坐式有盘腿和垂腿两种姿势,可根据个人习惯和环境条件自行选择。一般认为盘腿坐过于形式化,且易麻腿,因此垂腿(坐椅凳)坐式较为便利。
盘腿坐式:
“双盘式”:将左脚放在右大腿上面,再将右脚搬到左大腿上,两手相合置于小腹前。此坐法只为坐得稳固,但无相当功夫不易做到。
“单盘式”:将右腿放在左腿上面,手势同前。此坐法比双盘易于做到。
“自由盘腿”:两腿互相交叉盘坐,是一般人习惯用的坐式。以上坐式可按个人习惯采用。(如图1)
图片
垂腿坐式: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,大腿面保持水平,小腿垂直,两脚平行着地,两膝间的距离以能放下两拳(拳眼相对)为准。两手心向下,自然地放在大腿面上。两肩下垂,腰须直,勿用力,不要挺胸驼背、仰面低头。下颌略向回收,头顶如悬。体态以端正自然为准。此式为现代习惯采用之姿势。(如图2)
图片
2.卧式:右侧着床,伸下腿屈上腿,右手曲肱将手置于头之前下侧枕上,左手放在左胯上。此式作为坐功之辅助,或病体衰弱不能坐者采用之。(如图3)
图片
3.站式:站式有各种姿势,这里介绍一个方便易行的姿势,作为坐功之辅助功。两脚并立,两手覆于丹田(左手掌心覆于丹田,右掌心覆于左手背上)。松肩垂肘,含胸拔背,虚心实腹,一切要求同坐式。(如图4)
图片
4.行式:行路或散步时,目视前方三五步处,意守鼻尖,神不外驰,依行路的速度两步一吸、两步一呼,或三步一吸、三步一呼。如能长期锻炼此法,对走长路很有帮助,可以久行不倦。
【要求】
1.口腔:口唇自然闭合,上下齿相对,将舌上卷约成90度,用舌尖轻轻地抵住上颚。唾液分泌多了,将舌放下慢慢地咽下去。咽津很有益,可以帮助消化,滋润脏腑。古人说:“气是添年药,津为续命芝。”又言千口水可以成“活”,由此可见咽津的重要性。
2.眼睛:闭目内视,练哪一步功就内视那一部位。如第一步注意心窝部,就内视心窝部。若坐功时思想很乱,不能控制,就把眼睛睁开,或注意鼻端片刻,打断思想,闭目再坐。过去把这个方法叫做“慧剑斩乱丝”。
3.耳朵: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,使呼吸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。保持从容自然,不可闭气使呼吸不畅,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法。
4.呼吸: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。在贯通任脉的一、二、三步过程中,一直注意呼气,使真气下趋丹田。吸气时任其自然,不加注意,自无流弊。
丹田真气充实后,自然贯通督脉。那时即感到一呼真气入丹田,一吸真气沿督脉入脑。这是真气的自然活动状态,无须追求。外呼吸则绵绵密密,若存若无,呼吸表现得更加自然。这时外呼吸就无须注意了。
【练功须知】
练真气运行法,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,持之以恒,勿求速成,也不要畏缩而退。在锻炼期间,要顺乎自然,不要执意妄想,勉强追求,否则欲速则不达。越是一意追求,有急躁情绪,就越是不进步;意态越是融和自然,真气发动就越活泼,进步就越明显。因为执意妄想就成了扰乱真气运行的杂念。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”不正是这个意思吗?
在练功过程中,身体上会发生很多生理上的变化,出现各种触动现象,要泰然处之,不必惊慌失措,也不要执意追求,稍时便会消失。
1.初习真气运行法,因要思想集中,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为好。但不要过分强调这个问题。练功时,要避免他人干扰。调息时,鼻吸鼻呼,注意呼气,吸气任其自然,不可用口呼吸。
2.注意不要在大饥、大饱、大怒、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做功。当风、雨、雷响时暂勿坐,恐怕给精神以猛烈刺激,发生不适。
3.意守丹田是真气运行法始终保持的一个准则,因为这里是真气汇集之所,是生命的本源之地。因此,始终不能离开它。注意心窝部是集中真气贯通任脉,使真气更有效地集中于丹田。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,会自然地顺着经络运行。这种运行的力量,是基于丹田力量的大小而决定的。勿用意识导引,任其自然,要行则行,要止则止,主观导引是会出偏差的。
4.练功稍一深入,由于真气的活动,经络的开启,身体各部分就会发生各种触动现象。以下将经常出现的各种现象,分别加以解释,以免疑虑。
大:练真气运行法的过程中,有时觉得身体很高大,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增强(俗称入静),真气运行通畅、毛细血管扩张,身体各部出现充实膨胀的一种感觉。
小:有时觉得身体很小很小,这主要是真气由外入里,集中丹田出现的一种幻觉。
轻:有时感觉身体轻飘飘的,好似要飞起来似的。这多半是吸气时出现的一种景象,因为吸气时真气是向上的,所以在坐功入静时觉得一起一落时,常有人说和坐飞机一样。过去形容这个景象:“纳如起飞,吐如落雁”。即便在走路时也有身体很轻的感觉,都是真气充足,随呼吸活动的表现。
重:坐功时出现身体重如巨石,坚不能拔的现象,是由真气趋下,如过去武术中有千斤坠的功夫,都是呼气时真气下沉的一种表现。
凉:多在后一阶段出现,任督循环,心肾交泰,很自然的时候,在心肾之间出现凉澈心髓,舒适的感受,乃肾阴充足,肾水上潮的表现。
热:热的感觉出现得最快也最多,在第一步就有心窝部发热,以后丹田发热,腰部热及四肢热,全身热,都是真气旺盛,热能集中的表现。在集体练功中,用晶体管体温计测量皮肤温度的变化,一般坐功后都比功前升高1~2℃。在五步功的训练过程中,真气集中在心窝部,集中在丹田,到命门,到百会,这些部位的皮肤温度,都明显升高,通督后有人百会穴的温度上升至38.5℃。本人精神旺盛,没有因高热而不适的感觉。人体活动需要能量,抗病免疫健身延年,也要由能量的充足与否来决定。真气运行法,就是集中自身热能发挥其抗病免疫的一种手段。这种通俗易行的保健方法,应是可贵的。
痒:皮肤搔痒、头皮奇痒,是必有的一个过程,由于平时经络、孙络欠通,一旦真气运行旺盛通过时,就会出现痒的刺激,遇到头皮奇痒时,切勿抓打拍击,阻碍气机。只宜轻轻抚摩帮助其通过即可缓解。这种现象持续十余天即可消逝,切勿疑虑。
麻:有时觉得身体某部有蚁走感,触电感,局部跳动,都是真气通过经络的表现。
以上八种现象,过去称为“八触”。实际功中的动态比这些还要多,如自发运动,有人在坐功时产生自发运动,是真气活跃、神经兴奋的表现。开始某一部位肌肉跳动,如果注意力集中在那里,就会诱导真气向那个部位充集。因此就会发生更强烈的运动,甚至手舞足蹈,转身摇头,大跑大跳自己不能控制。看起来,运动非常激烈,已超过了平常的体力,但自动停止后,本人非但不疲乏,反而很舒适。看来这种自发运动对身体是一种有益的锻炼,但是主观的想这样去做,又不能发动,必须到功夫精纯时才能运用自如。一般初学时遇到这种情况,产生惧怕心理是没有必要的。要想避免这个自发运动并不困难,即在开始活动时不要过分注意活动部位,或暗示叫它静下来,或将眼睁开,一会儿就停止了。此外,还有光感,坐功到一定程度,眼前发亮,象闪电一样,有时象霓虹灯晃来晃去,有的在脊柱内亮晶晶的贯人脑海,有时出现光困,沿任督脉高速度地轮转,多数是转3圈。以上现象都是刹那间消失。如果功夫深了,百会穴处会有一光团或光束经常存在,随着功夫的大小,它表现的力量、光色也有差异。
总之,上述现象都是真气在体内不同形式活动的表现,都是积极有益的。有些人遇到这个现象,延医诊治,医者不知,乱投药石,这是有害的。有人不明白道理,成为精神负担。有人好奇,追求这些现象,越注意越厉害,以致不能控制。凡此种种,都是没有讲清道理的关系。懂得了真气运行的规律,就可以避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。遇到以上触动现象,既不必好奇追求,更不要惊慌失措,只在安静地坐功,意守丹田,过些时候就平复了。
【五步功成·详细练法】
常有人问多长时间才能功成?回答是:按着要求锻炼,100天左右就可以达到沟通任督脉,就算初步成功了。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各异,进步的速度也不一致。一般规律是:青年人比老年人快,健康人比病人快,女性比男性快。不要希望速成,只要有恒心有毅力,持之以恒,必有效验,水到渠成。只在真气充实了,自然可以逐步贯通任督二脉。以下将具体的操作方法分为5个步骤说明如下:
第一步 呼气注意心窝部
1.方法:练功条件准备好,即缩小视野,心不外驰,注意鼻尖少时,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,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,使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,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。吸气时任其自然,不要加任何意识作为。再呼时仍如前法,久久行之,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。这个方法,就是排除杂念的好方法。如果还是杂念纷扰,也可用数息法,即呼气时默数1,再呼气时默数2,这样一直数到10数,再从1到10反复操作,直到杂念不再兴起,即可放弃数息法。 前面真气运行方向中已经讲过,呼气时真气下人丹田,为了要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,必须要注意呼气,不要在吸气上打扰。思想不能集中,是初学者的必然现象。杂念一起,即便打断,屡起屡断,不要畏难而退。坚持一至二周,自然就克服了。
2.时间:如果想着如期完成这一段的练习,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。若是条件许可的话,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,养成习惯,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。没有定时的条件也不要紧,只要抓紧练习就行。要求每日早、中、晚3次,每次20分钟。如能认真操作,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。
3.反应:练功到3~5天,即感到心窝部沉重;5~10天,每一呼气时即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,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。有了真气的集中,就给第二步前进打好基础。如果开始就想气沉丹田,初学不易掌握,一时见不到效果,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。
4.效果: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,姿势也不够准确,会感到头晕,腰背酸困,呼吸也不自然,舌尖抵不住上颚等,这都是必然的现象。不要有顾虑,只有坚持锻炼,慢慢就会自然。
第二步 意息相随丹田趋
1.方法:当第一步功夫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,就可以意息相随。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,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小腹(丹田)推进。不可操之过急,如果用力过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。
2.时间:依法每日3次,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,10天左右就可气沉丹田了。
3.反应:每次呼气都感到有一股热流送入丹田。往往小腹汩汩作响,肠蠕动增强,矢气的现象增多,这是真气到小腹,肠功能发生改变,驱逐邪气的一种表现。
4.效果: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,脾胃功能已有改善,真气沉入丹田后,周围脏器如大小肠、膀胱、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。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,大小便异常现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。
第三步 调息凝神守丹田
1.方法:当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,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。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,以免发热太过,耗伤阴液,犯“壮火食气”之弊。呼吸放自然,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,用文火温养。“少火生气”正是此义。
2.时间:每日3次,每次增至半小时以上。这一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,需用时间较长,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。
3.反应: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,小腹发热明显,十数日后小腹内形成气丘,随着功夫的增长,气丘也越来越大,小腹的力量感到充实。待有足够的力量,即向下游动,有时阴部作痒,会阴跳动,四肢有时活动发热,腰部发热等。以上感觉出现的迟早也可因人而异。
4.效果:由于任脉通畅、心肾相交、中气旺盛,因此心神安泰、睡眠安静。凡心火上炎、失眠多梦,以及心脏不健康的疾患都应有所好转。通过练功不断地给胃肠增加热能,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,体重增加;有的患者练功到一定时间(多在第三步后期)每周体重增加2.5~4公斤不等。但已经增足本人原来体重,则不再激增。精神充沛,元气充足,肾功能增强,患有阳萎病症的即大有好转,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。肾水旺盛,肝得滋荣。因此在这阶段,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。
第四步 通督勿忘复勿助
1.方法:意守丹田40天左右,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,有了足够的力量时,即沿脊柱上行。在上行的时候,意识随着上行的力量(勿忘);若行到某处停下来,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(勿助)。这个上行的快慢是基于丹田的力量如何。若实力尚不足,它就停下来不动。待丹田力量再充实,自然继续上行。若急于通关,努力导引,会和丹田力量脱节,这是非常有害的。过去把这种情况喻为“揠苗助长”,因此必须任其自然,这时真气的活动情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如果上行到“玉枕关”通不过,内视头顶就可以通过了。
2.时间:每天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,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分钟或1小时左右。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有的人一刹那间就通过了。这样通过的力量都很猛,震动也很大。有的须经数小时或数天才能通过,大多数是在1周左右。通关是后天返先天的生理现象,人人可通,极个别通不过的,另有原因。
3.反应: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,小腹饱满,会阴跳动,后腰发热,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,即“肾间动气”,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。这种活动现象是因人而异。有人真气培养充足,一般热力直冲而上,势力很猛,一次通过督脉。有的行行住住,数日方可通过。有的象水银柱一样,随呼吸上下活动,渐次上行。在督脉未通之前,背部常有向上拔的样子。如向后倾可以及时将身体调整一下。头部周围拘紧,有时沉闷不适,这是通督之前必有的现象。有些人遇到此种情况,常产生惧怕心理,不敢再练,前功尽弃,殊为可惜!在这一阶段中,必须坚持加功,不可疑虑放松,一旦督脉通过后自然轻松愉快。
在真气运行法的整个过程中,通督脉是一个飞跃,是个关键性的进步。为攀登更高峰奠定了基础。过去把这一段叫“积气冲关”(即尾闾、夹脊、玉枕),也称为“后天返先天”。
4.效果:督脉通畅后,一呼真气入丹田,一吸真气入脑海,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,古称“小周天”。只有在这种情况下,才能具体地体会到“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”的实际情况。精气不断地补益脑髓,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。凡由于肾精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、失眠健忘、腰酸腿软、月经不调、精神恍惚、易喜易怒、心慌气短、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,都可以得到改善。长期坚持,可望康复。有的人因经络不通,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,效果是非常明显的。一般人的表现是精神充沛,身体轻捷,判若两人。附周天歌:微撮谷道暗中提,尾闾一转皱夹脊;玉枕难过目视顶,行到天庭稍停息;眼前便是鹊桥路,十二重楼降下迟;华池神水频频咽,直入丹田海底虚。
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机
1.方法:原则上还是守丹田。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。通督以后,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。如头顶百会穴处出现有活动力量,也可意守头顶。可以灵活掌握,所谓“有欲观窍,无欲观妙”,也就是在练功不同阶段的思想处理方法。
2.时间:每日3次,每次1小时左右或更长一些,总的说时间越长效果越好。尚需1月左右的时间,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,只余下丹田与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。
3.反应:在通督脉的前后数十天内浑身常有似电流窜动,皮肤发麻发痒有似虫蚁爬行。眉心鼻骨紧张,环唇麻紧,身体有时温热有时凉爽。皮肤随呼吸而动,吸时向里收合向上浮起,呼时向外扩放向下沉降,有时轻浮飘少,有时重如泰山,有时无限高大,有时极度缩小,有时身躯自发运动等等,这都是经络畅通,内呼吸旺盛,真气活动的表现。但是,这些表现也是因人而异。遇到这些触动情况,既不要追求,也不要惊恐,安心坐下去自然平复。坐到极静的时候,以上各种现象都消失了,鼻息微微,若存若无,而内行的真气越加集中旺盛,灵动活泼,明朗愉悦,非常爽快。在丹田则如水涵珠,在百会则如月华涌现。这种境界概为真气充足,生物电集中的表现。
4.效果:根据身体的表现,尤其丹田与头顶百会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说明,实为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,内分泌谐调而旺盛。这种力量有形有色,功夫越深,这种力量表现得越明显活泼,它对全身的生理生活机能的调节就更好,真气也就更加充实,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,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。因而活力旺盛,抗病免疫力增强了。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大大减少或避免,原有的沉疴痼疾也可得到改善或痊愈。坚持锻炼,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益寿延年。
以上五步功夫是循序渐进的。由于实现真气运行的5个步骤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不同,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就不一样。它们之间又有共同的基本点,就是集中真气,贯通经络,实现真气运行改善体质,所以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。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,后一步又是前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。概括来看,真气运行的整个过程中,身体上将起到3种不同的变化。即:上面第一、二、三步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形式,调整呼吸推动真气,使体内真气集中于丹田。这个阶段古称为“炼精化气”,这是第一阶段,也就是初级阶段。第四步是把丹田积足的真气,冲通督脉逆运而上,直达脑海,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,提高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。这一段叫做“炼气化神”,是中级阶段,身体的变化比较明显。第五步以后,功夫更加纯熟精练,由于经络畅通无阻,功中产生的各种触动现象也都逐渐平静,越来越提高了真气运行的规律性。机体功能增强,活力旺盛,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发挥得更好。因此静境更加明显,表现为清清静静,心如止水的样子。这一阶段叫做“炼神还虚”,属于真气运行的高级阶段。
以上5个步序、3个阶段,是真气运行法锻炼过程中的基础概况。在锻炼过程中,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具体条件又不一样,所以练功的效果与表现也是因人而大同小异。因此练功时既要顺乎自然,灵活运用,不能刻意拘执;又要本着一定的要求,耐心求进,持之以恒,不可自由放任,实为成功之要诀。
只有在身心安静的条件下,才能做到真气的集中与运行。所以在真气运行法的练功过程中始终强调一个静字,甚至一个人的功夫进度快慢深浅,也取决于静的程度如何。一些美好的内景,总是在高度的入静情况下才能出现。为了保持这种静境,在练功时要求大脑皮层高度地抑制对客观世界所引起的刺激因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实盘配资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