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古代钱币的收藏与研究,历来算不上学术界备受瞩目的“显学”,似乎也难以跻身濒临失传的“绝学”之列。然而,对于从青年时期便与古钱币结下不解之缘的田秋平而言,这枚枚锈迹斑驳的古泉,早已成为贯穿生命历程的精神寄托。
如今步入花甲之年的他,近日刚从国家博物馆举办的《古泉撷珍——中国古代钱币鉴赏》培训项目中圆满结业。从青涩少年在旧书摊邂逅首枚宋钱时的怦然心动,到鬓染霜华后于国博展厅与历代钱币珍品的深度对话,四十余载的收藏岁月里,他曾在乡野市集的尘嚣中辨识残币上的文字,于古籍文献的字里行间探寻钱币背后的历史脉络,更在无数个深夜里对着灯光摩挲钱币上的纹路,也曾笔耕撰写出版《晋冀鲁豫边区货币史》《纸币初始晋东南》《战争货币》《茶马货币》等诸多作品,他让那些沉睡千年的货币符号,在指尖化作鲜活的历史注脚。
此次国博培训中,他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一同,系统研习了从先秦布币到明清制钱的演变脉络,透过专家对钱币形制、铭文、铸造工艺的解析,那些曾在实践中积累的碎片化认知,终于在学术框架中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。手捧国博培训结业证书,目光落在展厅中央陈列的“国宝金匮直万”上,思想深处闪烁的是对古泉文化传承的热忱,更是一位收藏者在时光长河中与历史对话的笃定。
这或许正是古钱币收藏的魅力所在——它未必占据学术舞台的中心,却以器物本身的厚重,承载着经济兴衰、文字演变与社会变迁的密码,等待着如田秋平般执着的探寻者,在一枚枚钱币的方寸之间,打开通往古代中国的隐秘之门。
发布于:山西省实盘配资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