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帮邻居张阿姨跑社保局,那场景我记得清清楚楚,排队、领号、窗口小姐眉头一皱说“还差8年”,张阿姨躺床上翻来覆去补个6万能换来什么?我跟你说,这事不是听谁就冲的,真假的?真心的不好糊弄。专业看法是,职工医保是有“缴费年限”门槛的,很多地方男要25年、女要20年,补齐了退休后能享较高的住院报销和个人账户福利,报销比例常见85%-90%,这个术语你得记住,叫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配。掏6万不等于稳赚,得算回本周期,别把养老钱当赌注,我才不信呢。
先说第一个容易亏的人群年纪偏大、健康一般的老人。补缴后还得等个申报期,很多地方有3-6个月的等待期,65岁补缴能享的年限其实有限。举个例子,王大伯68岁选居民医保每年缴几百块,去年住院报了不少,实际花销并不比补缴职工医保高出太多。你要明白,统筹基金进账和个人账户返还,这两项来才能算收益,别光看报销比例高就眼红。就是别拿未来的可能性去赌现在的养老本钱,真心的别冲动。
第二类是准备异地定居的人。职工医保年限理论上可以跨省移,现实里各地执行标准并不统一,有些地方不认一次性补缴算作连续年限。小陈在杭州补过年限,去上海定居后发现认定不一致,之前的钱部分或全部被打了水漂,真的是折腾又心塞。我跟你说,搬家前最好打电话去目的地社保局问清楚认定规则,别傻乎乎交了人家看着你乐。
第三类是收入低、能享居民医保补贴的人。低保户、残疾人和灵活就业低收入者,居民医保配套财政补助后,个人负担非常低,报销比例经过补贴也能覆盖大部分必要医疗支出。张奶奶每年交几十块住院也能报不少,补6万对她来说等于把生活费押在不确定的长期回报上,真的是亏大了。就是嘛,别把日子过得拮据了还抱着侥幸心理。
要是你50岁以下、长期在本地工作、收入稳定且需要长期用药,那补缴的回报几率就高。提醒两点一是到社保窗口把政策问清楚,别听中介忽悠;二是算清回本年限,贴近数学题来算,年报销×年限要能覆盖投入才行。还有,补缴的钱大多进统筹基金,万一没享几年就过世,钱通常不会退回,这一点得有心理准备,别糊里糊涂就把钱交了。
这么说完,你身边有人补过吗?补得值不值,亏没亏,大家心里都有杆秤,甭跟风,先问清规则再下手,等一下,别忘了多打听几家社保局的口径,别后悔。
实盘配资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